酷游平台地址ku115

酷游平台地址ku115

?

首页 > 企业文化 > 员工之声

酷游平台地址ku115:大团圆结局真的很差吗?——读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有感

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01日
  • 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一剧的故事情节本来源于白居易的一首诗《井底引银瓶》:“妾弄青梅凭短墙,君骑向马傍垂杨。墙头马上遥相顾,一见知君即断肠……”尚书裴行俭的儿子少俊,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,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,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,便写诗投入。李千金写了答诗,约她当夜后园相见。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,被李千金乳母发现,令二人悄悄离去。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,将她藏在后花园。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,生子端端六岁,女儿重阳四岁。清明节,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,裴行俭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,偶然来到花园,碰见端端兄妹,询问后得知始末。裴行俭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,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,却留下了两个小孩。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,因父母已亡,在家守节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,任官洛阳令,并将父母迎至任所,他欲与李千金复合,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,执意不肯。这时裴行俭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,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。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,李千金这才原谅了她们。夫妇二人破镜重圆。

    在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李千金这个角色,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也清楚自己愿意为了自己想要的付出多少,敢爱敢恨,也有自己的底线,这样的女性就是放在现代也是让人佩服和喜欢的,那我为什么又心疼和同情李千金呢?好多人都说,白朴把白居易的《井底引银瓶》写成了一出喜剧,当然这个作品中确实不乏一些滑稽搞笑的片段,让整篇文章的气氛看起来有些许欢乐故事,最后合家团圆似乎是一个美好结局,但是我个人觉得把这个作品说成是喜剧,显然不太合适。我们在这个故事中看到的更多是李千金跟这个时代的格格不入,她的爱情观,婚姻观都非常先进大胆,而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像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人,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的抗衡,她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战斗。当人们对这段爱情产生质疑时,当两人的私会被撞破时,当七年的夫妻生活被发现时,据理力争的,一直都只有李千金,而另一个主人公裴少俊一直都在默默对环境做出妥协,倘若李千金能够凭借她的勇敢带自己杀出血路,那他就跟在李千金身后走,如果李千金没有杀出这条血路,那他就怎么合礼教怎么来。李千金一个人不服软不服输,硬是要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,而她抗衡的结果是什么呢?在最后一折中,裴少俊试图求李千金原谅,他看似悔过,但是当李千金斥责裴少俊及他家人的做法时,他搬出来的却是的《礼记·内则》中压破女性的封建礼教,声称父母不喜欢儿子的感情就可以让儿子休掉妻子,这是没问题的,他用这种话来尝试摆正李千金错误的想法。至于裴行俭道歉的缘由则是她发现李千金确实是洛阳总管之女,不是倡优酒肆之家,两人本身就是门当户对,他没想到李千金这样的身份会跟裴少俊私奔,所以才会说那些不中听的话。所以李千金看似赢了,大家都跟她道歉,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,跟自己喜欢的人走到了一起,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,结局美好阖家团圆,但是事实上她不是通过自己的抗衡赢得胜利的,她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和封建势力作抵抗,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,而她最后是通过什么达成自己这么用力抵抗都没达成的目标的呢?她不怕被唾骂所追求的爱情,最后是通过裴少俊科考成功得到的,她想要被裴家尊重的道歉,是靠着她自己家门优越得到的,她渴望的幸福是通过儿女牵制维系的,她最后得到的东西没有一个是她通过抗争,通过自己的追求得来的,反而是她所抵抗的封建礼教让她走到了这一步,李千金最终还是回到了她封建社会的樊笼。那考虑到这一步,我们回头想想,还会觉得最后的团圆是一出喜剧呢?不是,是一个具有抗争精神,具有先进思想勇敢大胆的女子,最后在孤苦伶仃父母双亡儿女央求下,不得不对封建社会做出的妥协和融入,这是一出喜剧风格的悲剧。

    好多人都觉得《墙头马上》这个作品很好,唯独最后的大团圆解决让这个作品有些失色,大家觉得李千金一个人过完一生这样的结果会是更好一点,但是在我眼里恰恰是最后的大团圆结局,说明了李千金反抗封建礼教失败,恰恰是这个结局,让《墙头马上》这样一出爱情剧上升成为了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剧目。当然不同年代,不同观众的眼中,同一个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读,我只能说我在《墙头马上》的时候对这个大团圆结局更有感触。

    那说到这儿我们就会想到几个问题,我们常常说中国很喜欢用大团圆结局,并潜意识把大团圆结局的剧目理解成是喜剧,然后将中国的古代文学一棒子打死,说中国的故事没有悲剧性,就像今天的《墙头马上》,对于我国的很多经典作品,但凡是有大团圆结局的,大家往往会对这个结局保持批判,以“结尾很好,但是结尾用大团圆就是作品比较失败的点”作为对这个作品的评价,但是这个评价真的是足够客观还是有受到其他思潮的影响在里边呢?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的悲剧性并不是体现在表面的情节上的,它受到东方思想的影响,有自身的特性和高度,如果我们引用了西方悲剧这个词汇,去衡量和评判文学,就一定要以西方的悲剧理论作为标准,那我们是不是会在不经意间用西方式去解读中国古代文学,用西方解读文学的方式去解读中国古代文学,以至于忽略掉一些经典作品的真正价值呢?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。(供稿:运行三处 刘宝爽)

酷游平台地址ku115(海南)有限公司